格命草 发表于 2023-12-2 01:12:43

评陈东东诗歌《在黑暗中》

在黑暗中
文/陈东东

我听到有谁在黑暗里苏醒
我看到梦想河源者
逆行于大水
在黑暗里,一枝火把扩展幻象
一个人为一种精神殉葬

那变形的女儿穿透了白蜡
降临于纸和孤身的烈火
她新生的肉翅护卫着诱惑
她裂碎玻璃的第七重音乐
向年轻的返回者
打开了最后的核心之门

我听到有谁在黑夜里苏醒
我看到梦想河源者
处身于死地
在黑暗里,一只手探入隐秘的泉眼
一个人为一种幸福殉葬

我独立于深秋,我获得了一样的
爱情和失败
在黑暗里,我知道有谁完成了深入
那伟大的夸父闯进太阳
用意志和渴望
换取了众树的荫阴和高歌

赏析

今天读到的这首诗来自网友的分享。个人感觉是一首值得说道的诗。也许很多人对诗人比较陌生,先简单介绍一下:陈东东(1961-),1980年代初在上海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写作,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位代表性诗人,早期诗作讲究纯净的音乐性和意象性,后来诗风渐趋奇崛、冷艳,融合了古典诗学的敷陈和现代主义的寓言。他也是中国当代诗歌生活的重要参与者,曾创办和主编民间诗刊《倾向》、《南方诗志》,策划和组办“三月三诗会”。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他属于知识分子写作诗群,1987年诗人西川、陈东东、欧阳江河等在当年的“青春诗会”上明确提出了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这一诗群的特征:可以用“中年写作”描述或指认90年代这部分人的特征。这里的“中年”意味着某种沉稳和成熟,它是经过了青春期的浪漫和狂热后,迈向更高境界的自然过渡,这种成熟的获得必定经受了艰辛的训练和锻造。下面就着这些概念特点来看下这首《在黑暗中》。

先看第一节,正像诗人介绍中所说的,这诗风显得奇特,语言显得模糊不清,有一种道不明的感觉,但又像能感觉到什么。先看这两句“我听到有谁在黑暗里苏醒/我看到梦想河源者”,听觉和视觉在黑暗中就像盲人摸象,是无法确定真身的。诗人在模糊的意象中,营造的是幻象,一个人逆行在水中,为成精神殉葬者,这似乎带有某种寓言性质。看到这儿,我们只能了解一个大概,继续往下看。

第二节,有点像知识分子写作诗群所讲到的特点。这个变形的女儿,正接受着考验,穿透白蜡、降临烈火、抵御诱惑、裂碎玻璃。这些不寻常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正像是肉身和心灵的锻造,这是迈向成熟的表现,也是更高境界的追求。这个变形女儿的形象,象征着某种精神的崛起和发扬。最后“向年轻的返回者/打开了最后的核心之门”,这个“核心之门”意寓什么呢?也许是指精神,像给读者留下悬念和猜想。接着往下看。

第三节,这一节是对第一节的重复、拓展延伸,诗人反复强调在黑暗中听到和看到这么一个人。这是一种坚定信念的体现,这个“梦想河源者”是在寻找最初的隐喻,然后处身死地,意味着置之死地而后生,在黑暗中探寻隐秘的泉眼,就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并为幸福殉葬,这与第一节为精神殉葬差不多,都是灵魂向度的东西,这体现的是精神隐喻。

第四节,展现的是完成时态。由于诗人向着黑暗的深入,挖掘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诗人说获得了一样的爱情和失败,这句听起来非常的奇怪,似乎前言不搭后语,形成了思想之混乱和模棱两可,或许这就是深入黑暗之中的状态,一种不可名状的显示。硬解的话,获得了爱情意味着幸福,失败就意味着殉葬,那么,诗人就成了 “梦想河源者”。

在最后,诗人引入夸父逐日的神话典故,来树立“梦想河源者”的成功形象,“用意志和渴望/换取了众树的荫阴和高歌”,代表的是精神的胜利,能惠及更多的人,特别是第二节是提到的“年轻的返回者”,为他们打开了最后的核心之门,恐怕就是指意志和渴望的精神之门。

通读全诗,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精神信仰,用殉葬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争取胜利,有着非常人的精神觉悟,这就像知识分子写作诗群说的“中年写作”,意味着沉稳和成熟。是深入到世界内部探索的智慧的体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是与物欲决裂后的精神殉葬。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陈东东诗歌《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