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论] 中国新诗百年小结【上】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1439 | 回复1 | 2019-10-28 2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现代诗歌是从中国现代白话语言中自然生发出来的。因此,中国新诗是白话的语言艺术。中国新诗的意蕴和底蕴都必须从中国现代语言本身所感受,由中国现代生活本身所反馈。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由此诞生,其中《两只蝴蝶》一篇,堪称开山之作,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中国新诗由此始流。
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此后郭沫若的《女神》,俞平伯的《冬夜》先后问世,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如果说,首倡“诗体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是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则无疑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胡适的《尝试集》稍显肤浅幼稚,郭沫若的《女神》则雄浑奔放,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成熟的标志,而俞平伯的《冬夜》则充满晦涩和神秘,留着旧体诗的烙印。但正如作者所说“我所以要印行这部诗集,一则因为诗坛空气太岑寂了,想借《冬夜》在实际上,做‘秋蝉的辨解’”因此《冬夜》,可以视为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开先河之作。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了白话诗的创作。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在北京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郑振铎等,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强调“文学为人生”。就诗歌方面,发表《诗》月刊(1922至1923年﹐共7期),通过大量译介普希金拜伦泰戈尔等外国优秀诗人的诗作来促进中国新诗的进步。
作为响应,同年6月,创造社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强调”文学为艺术”,后期则倾向于革命,与文学研究会目标趋同,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发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后有冯乃超,王独清等诗人参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运而生。由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西湖结成诗社,组织编选的《湖畔》诗歌合集出版,形成了新诗历史上著名的湖畔诗派。8月,该社成员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由亚东图书馆出版。1923年12月,出版诗歌合集《春的歌集》。1925年谢旦如自印个人诗集《苜蓿花》,同年应修人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在上海创办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作为该派的文学阵地。
“湖畔诗派”在我国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期白话新诗自诞生起就一直在努力打破古典诗歌的束缚。一是在形式上,一是在语言上。具体来说,就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且运用新的语法缀句连篇;诗句句式上打破以五、七言为主的固定排列模式,形式更加自由灵活,追求散文化;反对过分雕琢字句,主张用平淡、质朴的文字入诗,甚至使用口语、民间歌谣、方言入诗,诗意直白,追求诗歌的通俗化。因此,“湖畔诗人”的诗虽然也直白,但是有味道,已经具有了诗的意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们就是真正的“现代诗”。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是打破了胡适等第一批白话诗人的弊病。某些诗即使放在当代诗人的诗集中也丝毫没有违和感。是“没有沾染旧文章习气老老实实的少年白话新诗”【废名】。
1923年,代表新格律诗派的新月社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成立,他们反对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一些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新月派作为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影响颇深,名称即取自该集。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主要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又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由此,“新月派”将主要活动阵地由北平转移到上海,这就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的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新月派的主张是针对当时新诗形式过于散体化而提出的,因此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的弱点,也使新诗进入到了自主创造的较成熟时期。
后期的新月派又提出了“健康”、“尊严”等原则,但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则与现代派趋近。
1925年,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出现。象征派诗歌源于19世纪末叶法国兴起的象征主义。1857年诗人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诗集《恶之花》,被认为是现代象征派文学的先驱。1886年,让•莫雷亚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第一次提出“象征主义”的名称,象征派诗歌由此大盛。它的代表人物除波特莱尔外,还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等人。
象征派诗歌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在题材上,它表现了法国19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颓废的思想情绪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狂热”的追求;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发展了古典神秘主义哲学家提出的“对应论”观点,把自然万物视为可以向人类发出各种信息的“象征的森林”,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通感等手段来传达诗人内心复杂多变的微妙情感世界。
象征派诗歌的引入对中国新诗的创作和发展起到明显的干预和促进作用。曾留学法国的李金发的《微雨》(1925)等诗集,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象征主义新诗。他用欧化的句法和晦涩的语言来表现颓废朦胧的思想和情调,被朱自清称为是把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第一个介绍到中国诗里的诗人。此后取法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而进行新诗创作的,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等人。30年代《现代》杂志发表的许多作品,也明显受到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抗战爆发后,这个流派的诗风逐渐衰落下去,一些诗人或走向现实主义,或吸收象征主义方法写出更有创造性的诗篇。连中国象征派诗歌的鼻祖李金发,也在1942年哀叹道:“象征派诗出风头的时代已过去,自己亦没有以前写诗的兴趣了。”
20年代新诗主要代表诗人有,胡适郭沫若,俞平伯,徐志摩闻一多,朱湘,汪静之 李金发 王独清,穆木天 冯至,冯乃超等人。
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施蛰存任主编,成为诗人发表诗作的重要刊物。1935年由孙作云首次提出现代派概念,现代派由此诞生。现代派是由象征派和新月派演变而来的,它即追求梦幻一般的意境,又强调格律的匀称以及对应。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们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现代》、《新诗》、《小雅》、《诗志》杂志是20世纪30年代刊登现代派诗歌的主要载体。诗人纪弦曾说,他主编的《诗志》、戴望舒主编的《新诗》和吴奔星主编的《小雅》,可以说是1930年代中国诗坛的代表。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该派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卞之琳外,还有陈江帆、南星、徐迟、番草、玲君、吴奔星、纪弦【路易士】等人。
上个世纪30年代除现代派外,还有1936年出现的“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这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由于在 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1936年3月,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丛书之一的《汉园集》出版了,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汉园三诗人的名字便确立下来,以其经久不衰的张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即便在今天读来,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那三颗年轻的心灵的美丽与新鲜。
“七月派”【因胡风主编的杂志《七月》而得名】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等刊物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刊物。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
30年代代表诗人,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徐迟,田间,覃子豪 纪弦【路易士】等人。
40年代中后期,中国新诗流派出现。中国新诗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逐渐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简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查良铮】、杜运燮、辛笛、王佐良、唐祈、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金克木、马逢华、李白凤、李瑛等人。中国新诗派诗歌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其中,由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等所构成的诗派,又称九叶诗派,代表作品有《九叶集》“九叶派”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在诗歌艺术上,他们坚决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而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这样一种诗学追求,虽然是以现代主义为主导,但它同时也汲取了现实主义以至古典主义的营养成份,故也具有“综合”的特点。九叶派诗人在用诗歌表现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又兼顾抒写个人心绪的自由;在表现社会人生时,注重主体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探索,不像七月诗派那样直抒胸臆,直接发出战斗的呼唤。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没有获得西方现代派诗人那种深厚的哲学意识,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剖析,却比以前任何的中国现代派诗人更尖锐、更深刻。
    九叶诗派的创作探索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后来因特定的社会环境使这种探索没能继续下去,但在新时期到来之后,其诗学价值有效地转化在新一代诗人的创作和体验当中,“如果将上个世纪80年代朦胧诗及其追随者的诗歌与上半个世纪已经产生的新诗各派大师的力作对比,就可以看出朦胧诗其实是40年代中国新诗库存中的种子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播与收获”。
40年代代表诗人,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查良铮】辛笛 金克木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等人

上一篇:现代诗歌需要新的“元白体”
下一篇:中国新诗百年小结【中】
楼主热帖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读睡诗社机构认证 | 2019-10-29 2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总结得好,已阅!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