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现代诗歌的结构] 非逻辑性诗歌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1035 | 回复0 | 2021-5-7 18: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格命草 于 2021-5-7 18:37 编辑

这种源自马拉美的遗产的诗歌,其最极端的对立面是非逻辑性诗歌,后者的内容是梦游般的、幻象式的,来源于半意识与无意识——或者它们想来源于兹。非逻辑性诗歌喜爱以兰波洛特雷阿蒙为基础,但是也倚靠奥秘教、炼金术和犹太神秘哲学。非逻辑性诗歌想成为梦之诗。梦在这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指的是睡梦或者人为(比如通过毒.品等)制造的白日梦。它与诗学意义的梦不同,后者,尤其是按照现代罗曼语的用法,描述的是创造性的幻想。两种梦能力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尤其是在它们的艺术表现中。这是一种心理学原则和一种美学原则之间的界限。然而两种原则在这一点上是契合的,即为脱离现实的主体性辩护,并解释说人凭借其梦的能力而成为世界之主。

非逻辑性诗歌,正如智识型诗歌一样,使用的是非现实的图像幻想,不过是那种将其内容从睡梦或者白日梦的深层中被动地接纳下来而不加整理的幻想。它反对人,因为人是“思考的怪兽”(布勒东语),它把人等同于在前个人的匿名底层中起主导作用的强力。人的这种力量没有被剥夺,只是以其他方式得到了确立。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一个非逻辑性诗歌的理论家以赞扬的口吻说到了这种“精神的专制”。这一定义的分量在“专制”上;“精神”在这里只是想成为非逻辑的深层心理中的主导者和被主导者,这使得专制更加具有暴力性质。这在兰波那里已经可以看到。而在此期间,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也产生了影响。后者从晦暗的“元视像”的律动来解释诗歌,对于这种元视像来说,诗人只是一个媒介,让集体无意识的材料透过自己而奔涌:形式构造是次要的事。这在超现实主义者那里造成了影响。

超现实主义者的直接先驱是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主义”这个名字就来源于他。他在1908年写了一首散文诗《释梦书》这个标题(在法语中是个多义词)将梦的概念客观化为一个学术性的专业表达,据推测这是取自古典晚期留传下来的阿尔特米多鲁斯(公元2世纪)的《释梦书》。文本中有几处是对前人的重复;按照这个文本的特点,我们对这几处的挑选正如我们省略的部分一样都是随意的。“天空的煤如此近,以至于我对它们的气味心生恐惧。两个不平等的动物结合,玫瑰手杖的枝条成了葡萄叶,因一束束月亮而沉重。从猴子的下颌中冒出了火,用百合点缀世界。君王满心欢喜。二十个盲眼的裁缝来了。在傍晚时分,众多树飞走,而我变成一百个我。这一群我坐在了海边。剑熄灭了我的渴。一百个水手把我杀死了九十九次。一整个部族,被压进榨汁机中,一边流血一边歌唱。参差不齐的影子怜爱地让船帆的猩红色变暗,这时我的双眼成倍增加,在河流中、在城市中、在山峰的雪之上。”

精通者会从中听到兰波的声音,识别出他的方式。这一段话就如同《彩图集》的一个伪造的续篇。非现实的图像和事件碎片在连续叙述的语气中逐次排列,相互之间毫无关联,完全也可以按照另一种顺序编排。如果在单个的事件中还能有一点联系,那这联系就是荒诞的变形——正如在梦中一样(一个头变化成一颗珍珠,从声响中变出蛇)。没有单个的人出现,总是只有群体在场。图像和言说方式都与梦相近。但这是一个充满了疯狂者、丑陋者、怪相和谋杀的梦之世界。在这一点上,而不仅仅是在试验性的梦幻风格中,体现出了文本的现代征候。

与超现实主义者自己从20年代起的作品相比,他们的先驱阿波利奈尔始终还是他们之中灵感最丰富的诗人。超现实主义者只能通过他们的纲领引起人们的兴趣,那些纲领用半学术化的装备证实了自兰波以来出现的诗歌创作方式。相信人在无意识的混沌中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无限扩展的信念,相信精神病人在制造“超现实”方面的“天分”不比诗人逊色的信念,把诗歌作为对无意识的毫无形式的笔录的观念:这是纲领中的几个要点。它把呕吐——而且根本是勉强造成的呕吐——和创造混为一谈。从中是无法形成一种有价值的诗歌的。具有较高质量的通常被算作超现实主义者的抒情诗人,如阿拉贡或者艾吕雅,几乎都不是依赖那种纲领来创作的,而是依赖普遍的风格强制力,这种强制力自兰波以来让抒情诗成为了非逻辑的语言。超现实主义者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起因,是现代“对神秘主义的追求”(格拉克语)的诸多形式之一。

所以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如果不搜寻其可能接受的影响,也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各自原创的现象。他们的词语爆炸,他们的“摧毁现实”,他们的梦游主义,他们的崩塌城市,他们的怪诞癖好:这一切都证实了那种在几十年前就在法国出现,而且也进入了其他国家的风格结构。

抒情诗闯入梦游式的昏朦中,这主要在欧洲得到了展现。与曾经的浪漫主义梦幻诗歌不同,它跨过界槛而下降得更深,在这界槛之上尚还有清醒世界的些许残余可以提供最后的支撑。贝恩的诗《梦》是纯粹的梦之旋律;陌生的名字穿行其中,图景在非现实的结合中跃动、解散、掠去;“被叫到的花儿自我引诱的气息”;“跪下的女人们,形体几乎不成一体,头高高垂向黄昏”;这首诗本身就是它描述的梦的样子:“它的名字不指涉地上任何一物……这梦的诸多世界同时存在,同在一个空间,它们拂动并坠落……”

上一篇:20世纪的西班牙抒情诗
下一篇:五绝·秋凉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