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六木菩提诗论] 我们要写中国人自己的诗------意象诗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798 | 回复0 | 2020-4-25 17: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意象,意韵,意境,是中国古今诗歌言论中最常见的词语。可见他们在中国诗歌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可以说去掉了以上三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基本上不复存在。然而现代诗却并没有完全按照上面的原则来构建自己的美学。它很大程度上是用中国字来写的外国诗,可以说至今大部分诗歌还是属于这种情况,即散文化的西诗。当然它毕竟是中国人用中国字写的,所以内容是中国的,方法是外国的,而情感态度则是现代的。因为,中国新诗是白话文的产物,而白话文的语法规则则全部来自西方,连标点符号也不例外。只要大家不是真的担心别人说自己崇洋媚外,随便你翻开哪本书,其表述的方式与外国人无二,而与中国古文古诗则格格不入。当然中国人自己对这种语法也进行过改造,同时融入了中国文言文的语法使之更言简意赅。所以我们的文章句子较西方短,而意思则更灵活跳脱。只是用到中国新诗上,却难免捉襟见肘,无法更好地表现中国人天生儒雅的性情。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从根本上讲是田园诗,或者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其实就是一部田园牧歌。因为每一个中国字都是音形义的集合,如果从甲骨文去了解汉字,则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即它根本上是表意的图像。可以肯定地说,中国诗基本上也是意象诗,最好的诗也是意象组合得最好的诗。可是中国新诗学外国诗以后,基本上就变成了用不同的小意思拼成一个大意思的杂交诗,就像一堆混泥土,用石头,沙子,铁,等毫不相关的东西,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我不否认它拓宽了诗的表现形式)。这其中当然也有好诗,只是它与晓风残月这类自然生长出来的诗相比自然不够生态,也不灵动。它清晰固定有如钢骨的外部,它深奥精深却也如石头漆黑的内心,或者说它重在表意,就像它的强盗爸爸----航空母舰的阴森森的外壳一样,重在表达自己强悍的火力。所以,它不是儒雅的中国人喜欢的诗,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中国的古诗天下无双,哪怕最优秀的外国诗人的最优秀的诗作,也仍然无法与咱们的老祖宗相比。这样说,你当然嘲笑我的浅陋,只是它确实是我目前真实的想法(尽管不对,我也仍然有自以为是的正确感),我不想违心地改变自己,所以我呼吁中国人必须写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诗------意象诗。

        意象诗是符合汉字的象形的原则的,既然象形的字是我们的材料,自然我们无法脱离象形的诗即意象诗或意境诗。只有这种诗才是中国诗的本来面目,其它一切的诗基本上是此面目的美容和变形。不是说外国就没有意象和意象诗。而是说,外国的意象派无法同中国的意象诗相比。这里我不说中国的意象派,是因为外国的意象派是一时的派别,中国的意象派则是历来的惯例,所以它无所谓派。中国的意象更生活化,场景化,现实化,它具有虚实相应的飘动感,而死板的外国诗只是意的精密,无法达到中国诗的美的圆融。一旦它过于倾向于陌生化的词语组织和思想的精深,则很容易滑入说理逻辑的怪圈,乃至于走向晦涩的误区。而中国诗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它简洁不失义理,它明哲却不玄奥,它把深奥让给哲学,把美留给自己。它华贵而惊艳,偶尔出风头却不抢占艺术的道路,所以我们喜爱它并以之为合理的典雅。

下面先从一首唐诗中谈谈我对意象诗的看法。

唐代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很显然,这首诗的意象相当的密,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短短的二十八个字里就有如此多的意象,这在现代诗里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所有的物象都取自于同一个场景,所以一看就明了。象有近有远,有高有低,有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活动,正因为这相关联的象才组成了一幅活泼的山水画和人事的活动场景。试想一下如此生活化的图画,看了以后,还有谁不说它美呢?就算是不懂绘画,而略识几个字的农民,也会对它啧啧称赞。至少它明明白白的景象就能留住无数的读眼睛,更别说还有后面的妙意了。千秋雪,万里船。则是把意化在象里,或者说,通过提示,象里已经有了美好的意。可是如果你要用现代诗翻译出来,那么美意顿时减半。不是说翻译的诗歌里不能插入物象,而是这样的现代诗无法直接高效地运用意象,它只是用西方的组织句子的方法,用了很多的联结词语把意象组织起来,而组织起来的物象却顿时失去了那样的美好的位置关系,自然不能形成美感,更何况联结的词语就好像给联结的物象加进了联系的假肢,它不能像原来那样凭借自身的位置优势直接组合成一个美丽的整体,所以说光有意象还不行,还得有组织意象的完美的形式。

下面再看一首当代获鲁迅诗歌奖的名诗人的诗:

《春风斩》  (恐怖,温柔的春风学会了斩,血腥的诗意)
作者:胡弦

河谷伸展。小学校的旗子  (河谷,旗子有象无意,看不出风大)

噼啪作响。

有座小寺,听说已走失在昨夜山中。   (也许小寺不是被吹得旗子噼啪响的春风斩断
                          了老奶奶般的小脚,倒像被诗人的情书轻松地拐走到远方)

                      
牛羊散落,树桩孤独,

石头里,住着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这种陌生化的比喻是可以雷死几个人,只是逻辑太神经)

转经筒在转动,西部多么安静。仿佛

能听见地球轴心的吱嘎声。     (小寺倒了,还在念佛,心灵狗血一样的安静)


风越来越大,万物变轻,

这漫游的风,带着鹰隼、沙砾、碎花瓣、
                   
歌谣的住址和前程。     (还是有象无意,太散文,末句应该有点意思,只是不合中国人的思维)


风吹着高原小镇的心。

春来急,屠夫在洗手,群山惶恐,   (春风比作屠夫思维跳荡太大,易误解,

湖泊拖着磨亮的斧子。      (可算神来之笔)


        费了好大劲把这首诗看完,终于明白了一点意思,即诗人是表现一场春风的威力,所以题目是春风斩。可以肯定地说,诗人是用了很多的意象,只是这些物象并不能象古人那样将它们组合成美丽的图画,也不能将这些物象与自己的意思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很难有古诗那样的场景感。当然作者在这里并不求美,而是求意,可是他的这些物象有很多是有象无意的象,所以难以发挥意象的作用,诗中这些象只不过是必不过可少的小道具而已,很难达到古代那种借物抒情借物表意的效果。不过这首诗的突出的地方在于运用了一些陌生化的语言,比如“石头里,住着永远无法返乡的人。”“湖泊拖着磨亮的斧子”,后一句还算精彩,因为它与前面的语言有足够的提示性联系,前一句石头里住着永远无法返乡的人,则难懂,因为前面缺乏足够的铺垫,所以它难以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徒然为众人所诟病。总之,这首诗有很多的意象,但却并不具备中国传统意象诗的优势,它还是用外国人的思维来打动中国人的心,诗人虽然有意,诗歌仍然无情,把它作为经典流传,大概中国新诗并没有长远的未来。


不过对于意象诗,我有很多的期待和理由。其一是现代诗有很多人看不懂,其二是现代诗人学西方诗歌用意来表意,不美。而意象是解决这二个问题的法宝。原因从古代诗人自己的言论中就可以找到。因为古代诗人写诗作文章时经常“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诸身是自己,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觉是不可能的,诸物是与自己联系紧密之物,或者说生活的经验,这样的事物谁还不清楚呢?所以说写这样的意象诗,是很难有人看不懂的。同时写意象的目的是为了用象表意,以少达多,所以它最具有含蓄美,又因为它是通过熟悉的象达陌生的意,所以它既有新颖感又不会晦涩,它只是经由熟悉的提示,再通过思和悟来升华至陌生的美感,因而它又是一种合理的提升了智性的情诗,具有情与意的双美。所以,我希望提倡诗人们写中国人自己的诗--------意象诗,即以意象美为主的融合外国智性的、知情和美的意象诗。


2020.4.25





上一篇:早期短诗精选(3首)
下一篇:在《情歌与哀歌》的声乐里初识华灵
楼主热帖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