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现代诗歌的结构] 关于怪诞与碎片的理论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513 | 回复0 | 2020-12-23 2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同样具有深远影响的还有关于怪诞( Groteske)的理论。狄德罗在《拉摩的侄儿》中已经围绕这个话题作了论述。雨果在他的《克伦威尔》(1827年)前言中将这一理论发展成为了戏剧理论的一部分。这也许是法国所创造的浪漫主义理念财富最重要的贡献了。这一理论的根源,估计是出自施莱格尔关于谐趣和反讽的表述,属于这个范围的概念还有:混乱、变动不居、碎片化、滑稽。其中许多细节都显示出了原创性,是这位当时二十五岁的诗人脑中的吉光片羽,当然不可以苛求他对其有过深思熟虑。但这都是预先出现的现代性征候。

“怪诞”起初是一种绘画术语,用来描述一幅绘画的涡卷形花饰上大多具有幻想色彩的装饰性题材。自17世纪以来,其意义发生了扩展,渐渐涵盖了所有领域中古怪、滑稽、变形、特异之物。在雨果这里就是如此,他当然是受到了施莱格尔的启发。然而他还将丑陋也囊括了进来。他的怪诞理论向着对美与丑的拉平又迈进了一步,不过是相当有活力的一步。在此之前不受认可的、只允许在低等文学类型和造型艺术边缘地带出现的内容被提升到一种形而上的表达价值。雨果是从如此一个世界的概念出发的,这个世界就其本质而言分裂成了种种对立面,只有借助这种分裂状态才能作为更高的统一体存在。这在他之前就常常被人论说了,是一个古典的思想。但是他却以新的方式强调了丑的作用。丑不再仅仅是美的对立面,而具有了自我价值。在艺术作品中,它作为怪诞,作为未完成的、未确定的造型出现。但是未完成状态“是形成和谐的恰当手段”。可以看到,不和谐的概念是如何在这个意义发生了推移的“和谐”背后凸显的:碎片的不和谐。怪诞要让我们摆脱美的束缚,要以其“刺耳的声音”扫除美的单调。它反映出了人的兽性层面和更高层面之间的不谐和音。它将表象打破为碎片,以此表现出,“伟大的整体”只能被我们作为碎片来感知,因为“整体”是无法与人相协同的。哪一个整体?具有特别意义的是,对此并没有答案,或者答案是含糊不清的。也许这指的是,正如雨果所信仰的,基督教意义上的整体——是一种空洞的超验性。只有怪诞的丑脸中包含的整体碎片对他来说才是存在的,而这些丑脸本身与欢笑再没有什么关系。经过如此解释的怪诞,其欢笑就让位于冷笑或战栗。笑脸变成了怪相、挑衅性的激奋和一种不安的挑动手段,现代的灵魂所追求的更多是这种不安而不是放松。

这些就是短短几年之后在戈蒂埃那里又会看到的浪漫主义理论。它们属于波德莱尔所说的伤痕。它们所指出的道路上将会出现魏尔伦的诙谐诗、兰波和科比埃尔的怪相诗、超现实主义者及其先驱洛特雷阿蒙的“黑色幽默”,最后则是最现代者的荒诞。这一切都服务于那个晦暗的目标,即通过不谐和音和碎片来暗示一种超验性,这超验性的和谐感和整体性再没有人能够感知到。

文/胡戈•弗里德里希 译/李双志

读书摘录,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七绝·春愁
下一篇:你是春天,我如雨下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