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现代诗歌的结构] 读书|兰波:打破传统、现代性与城市诗歌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790 | 回复0 | 2021-1-2 22: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破传统

这一纲领和这些诗歌本身所包含的叛乱同时也是朝向后方的,形成了对传统的瓦解。虽然兰波青少年时代的阅读狂热已经为人知晓,他的诗句也充满了与他同时代作家及19世纪的前代作家的回音,但是这些回音具有来自兰波而不是来自其先范的尖锐音调。他所吸收的文学遗产在他这里通过加热或冷却转变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基质。来自前人的回音被用于评价兰波时只有一种次要的表述价值。它所证明的,是在任何其他情况下也都能证明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可能凭空开始创作。因此它并不能说明兰波的特殊性所在。其特殊处更多地是体现在他对读取之物的极力改造,体现在他希望打破传统,甚至激化到仇恨传统的态度。“诅咒先辈”出现在第二封通灵者信函中。留传下来的表述还包括,他觉得卢浮宫可笑,呼吁烧尽国家图书馆。这些表述也许显得孩子气,但却与他最后一部作品(《地狱一季》)中的思想相符,虽然其作者依然是一个青年,但这部作品却肯定不能再被视为孩童意气了。兰波挑衅地脱离读者和时代,这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对过去的一种脱离。脱离的原因并非出自个人,而是具有时代的性质。随着真正的连续性意识消亡,随着该意识被历史主义和博物馆式收藏癖代替,过去成为了负累,在19世纪的一些智慧头脑中制造出了一种反作用力,导致了对一切过去之物的排斥。这仍然是现代艺术和诗歌延续不断的征候。

在中学时代,兰波是一个出色的人文主义者。在他的文本中,古典时代不时以被歪曲的方式出现。神话通过与庸常事物结合的方式登场。“郊区小镇的酒神节”,维纳斯为工人们送上烈酒,在大城市里牡鹿吮吸狄安娜的乳头。维克多•雨果从中世纪的滑稽雕像那里读取的怪诞,正如在杜米埃笔下一样,扩展到了古典时代的诸神世界。极端的例子是十四行诗《维纳斯从海中诞生》中的丑化。这个标题标示的是一个画一般至美的神话:阿佛洛狄忒(维纳斯)从海水泡沫中诞生。而诗中内容却与其形成了怪异的张力:从一个绿色的铁皮澡盆里站起了一个肥胖的女人身体,灰色的头发,发红的脊柱,在腰间刻着的“克拉拉•维纳斯”,以解剖般精确的手法描述出的身体部位上的烂疮。在这里可以看到对某些当时流行的诗歌(主要是帕尔纳斯派)的戏仿。但这是一种并不取乐的戏仿。这种攻击是指向神话本身的,也即反对整个传统,反对美,是为了释放变异欲望而采取的攻击,但是这种变异的欲望——这一点是最值得注意的——又具有足够的艺术性,以便能在丑中刻印出某种风格逻辑的影响力。

在诗歌《致以花为题的诗人们》中对美和传统的挣破更为剧烈。诗中对赞花诗如写玫瑰、紫罗兰、百合、丁香的诗大加嘲讽。因为新的诗歌适合于另外一种花草志:它歌颂的不是葡萄,而是烟草,是棉花丛,是土豆病;一支蜡烛的滴泪比花更具意味;异国之物垂落的纱线比本土的草木更具意味;在黑色的天宇下,在铁的时代,应该出现黑色的诗歌,其中跳跃出的韵脚“如钠灯放射的光芒,如橡胶流出的汁液”;电报机的敲杆是它们的五弦琴,有一个人会到来,说出伟大的爱,那是“施与黑暗宽恕的女强盜”。

现代性与城市诗歌

这样一种文本展现了兰波对现代性的态度。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态度是矛盾的:当现代性指的是物质上的进步和科学式的启蒙时,他反感现代性;如果现代性带来的是新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坚硬和暗夜性质要求一种坚硬的、“黑色”的诗歌,那他就会为现代性着迷。兰波的城市诗歌也来源于此。这类诗歌在《彩图集》中可以找到。它具有宏丽的力量,将波德莱尔的梦想之城推向了无从量度的奇观。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是以“城市”为标题的组诗。这些诗歌以并无内在关联而堆积于一处的图像编造了幻想之城或者未来之城,跨越了所有的时代,颠倒了所有的空间秩序;巨量之物在运动、鸣响、咆哮;实物与非实物彼此交错;在水晶的高山牧屋和铜质棕榈树之间,在悬崖和峡谷之上,上演着“庄严神圣者的崩溃”;人造的花园,人造的海洋,一个教堂的铁质穹顶,直径一万五千米,巨大的枝形烛台;城市上部造得如此之高,城市下部已无法看到……此外还有如此的语句:这样的城市摒弃了一切熟悉之物,不存在任何妄想的标记,数百万的人群彼此互不相识,然而一个人的生活却与所有其他人一样是千篇一律的藩篱;这些人是幽灵,煤烟是他们的森林树影和夏夜;死去而没有眼泪,相爱却不抱希望,而“在街道的泥浆里,一桩诱人的罪行发出刺耳的尖叫”。

这些图像的错杂让人无法理出头绪,一种予人安宁的意义在这里无迹可寻。因为它们的意义就在它们的图像混杂本身。作为一种激越幻想的产物,它们那无可量度的巨大混沌成为了无法以概念来解释,却可从感官上感受的观看符号,标示出大城市现代性的物质和灵魂元素,以及这现代性的恐怖之处,因其恐怖而具魅惑。

文/胡戈•弗里德里希 译/李双志

读书摘录,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滚烫的思念
下一篇:爱的燃情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