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现代诗人] 王小龙诗歌《一个季节过去了》欣赏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1188 | 回复0 | 2022-4-6 16: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个季节过去了
文/王小龙

从那个月亮的海湾回来
那儿的栈桥、白塔、礁石群
天黑了,赶海人燃红的点点灯火
和覆盖在波浪上缄默的星云啊
从那儿回来,驰进依旧陌生的港口
沿着弯弯的江水,弯弯的堤岸
人潮和车流组成巨大的旋涡围绕建筑群发出浪花的喧喊

从那儿回来,我突然明白
一个季节过去了,被台风刮走
一个空气中滞留苹果和香水的甜腻人们欢聚又匆匆分手的季节

过去了,留下一堆地址
无数祝愿、相约
和发生在黄昏的惆怅,淡淡的
没有眼泪。我们早已不用泪水告别

没有那种苦涩的雨点
沉重地叩落我们日历的枯叶
一切都在宣告新的开始
课程表、传闻、下一次见面

过去了,在这个温带城市
不知是夏还是秋的季节
像那个海湾的潮水,轰然退去
在岁月的沙滩上撒满记忆的残片
当霜花在窗上布置起谜语,那时
我会像一个赶海人,燃红一盏灯
搜寻着,念着一些熟悉和陌生的名字
想起在这个季节遇到的你们

这首诗人早期写的诗没有深层意义,它是一首优美的纪游诗。从诗中的物象以及诗人生活的城市来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从上海(王小龙居住的城市)乘船到青岛(栈桥、白塔、瞧石群,正是青岛海滨的有代表性的景观)旅游后,归来的情绪。诗人对青岛海滨美丽的形象是恋恋不舍的,那儿的栈桥、白塔、礁石群、赶海人燃红的点点灯火、覆盖在波浪上缄默的星云,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以致他回到上海,还感到青岛的独异气息,“人潮和车流组成巨大的旋涡/围绕建筑群发出浪花的喧喊”。但忘情欢娱的时刻终是短暂的,“从那儿回来,我突然明白/一个季节过去了,被台风刮走”。青岛是美丽难忘的,但更美丽更难忘的是诗人那些同游的朋友们,和新结识的伙伴们。“过去了,留下一堆地址/无数祝愿、相约/和发生在黄昏的惆怅,淡淡的/没有眼泪。我们早已不用泪水告别”。诗人对朋友一往情深,念念不忘,当冬天到来,“当霜花在窗上布置起谜语,那时/我会像一个赶海人,燃红一盏灯/搜寻着,念着一些熟悉和陌生的名字/想起在这个季节遇到的你们”。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意思”,它谈不上深刻,但很优美很独特,既写了美的风光,也写了美的人情。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渴望读到具有震聋发聩效应的警世之作,同时也渴望着读到浅吟低唱的寄情小札。特别是当一个时代的生活不再以大起大落的冲突斗争为特征时,人们尤其偏爱那种纯粹的美感。读了这类诗作,会使人觉得生活是那么美,人是那么美,从而情怀得到陶冶,精神得到休息。

王小龙,诗人,作家。生于1954年。纪录片工作者。1968年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诗集《每一首都是情歌》,小说《凭什么》。纪录片作品有《一个叫做家的地方》《莎士比亚长什么样》《邬老板的世界杯》。居上海。

王小龙是当代最早完全使用口语构成诗歌,并且写出了经典诗篇的诗人。早在80年代初期,他就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口语诗歌写作的内在逻辑,对具体感、现场感的追求,对叙述功能的放大,对反讽和戏谑的娴熟运用,对语感和口气的强调,在他诗歌中都清晰可见。

来自群组: 读睡诗社

上一篇:王小龙诗歌《美丽的雨》欣赏
下一篇:王小龙诗歌《那一年》欣赏
楼主热帖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