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评] 举头三尺有神明,评张二棍诗歌《巴掌沟祈雨》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354 | 回复2 | 2023-7-14 16: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巴掌沟祈雨
文/张二棍

像等一笔善款,等一场春雨
老头们的目光,搬运着
空中的每一朵云
内心喊着,下吧,下吧
而嘴上,不是这样的
按照祖先的口令
他们低声,细语,跪在那里
像谁钉下的一排木桩
这里是大岭乡巴掌沟村
一排老人,钉在村口
这里,距离快要干涸的泉水,五里
距离县城,一天的路
离上一场小雨,二十二天
离云朵里的神灵
仿佛只有三尺

赏析

张二棍的诗歌大多反映社会民生疾苦,这首《巴掌沟祈雨》正是这一主题的写照。标题交代了地点及事件,“祈雨”这一事件显得颇具神性,这是人们无可奈何后的一声叹息,是对生命的呼唤和救赎。水乃万物之源,生命之本,水滋养大地上的一切生灵。这首诗以祈雨为主题,可以说是对生命护佑之心的体现。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通过文本分析来解剖它。

首先来看开头三行,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老头们对雨的渴望,心理描写入木三分。等善款、等春雨,这些都是救急之物,正反映了他们迫切需要一场雨的到来的心理暗示。为了雨,老头们的目光不离开天空,看着来去的云朵,寻找雨的蛛丝马迹。“目光搬运着空中的每一朵云”,这句就非常传神,修辞手法属于上乘。目光搬运,让老头们的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仿佛让读者在看一幅画,联想一下就活络起来。

接下来就是心理描写,“内心不断喊着下雨”,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但是“祈雨”就像是一种信仰,要气定神闲,毕恭毕敬,不能怠慢神灵,要秉持虔诚之心,或许就能感动上苍了。诗人描写了老头们祈雨的过程,非常有仪式感,显得特别神圣,这就是他们的宗教,他们的信仰,不能用简单的封建迷信一言以蔽之。

诗人通过两次描写老头们的盼雨情形,由内到外,又由外到内,内外结合,多方尝试,只为雨的降临。然而,雨并没有来,老人们就一排这么钉在村口,一个钉字,显出了老人们求雨的决心。也许在某些人眼里这很愚昧,但在他们心里,这是对神灵的敬畏。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信仰及神灵,这是人性中不容冒犯的部分。

最后,诗人从现实的角度描述村里缺水这一问题。巴掌沟村离快要干涸的泉水五里,离县城一天的路,离上场小雨已经过去22天,从时间和空间阐述了巴掌沟村的燃眉之急。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又有多少人会去关注呢?这样的描述给人一种自生自灭之感。贫穷、落后、偏远、闭塞,让巴掌沟的村民处在困苦之中,仿佛只能祈求神灵降雨了,只有神灵能解围,只有神灵离得最近,仿佛只有三尺。

读完整首诗,已是五味杂陈,这或许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写照,可能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现在还有这样的地方吗?这不禁让人思考,更让某些人忆苦思甜吧!

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关注诗者格命草,下期诗评见!


上一篇:只有相爱的人相信爱情,评余秀华诗歌《我们》
下一篇:傻逼才回到婚姻,评余秀华诗歌《离婚证》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阴阳 | 2023-7-16 1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总觉得有讽刺的意味呢@楼主
是我鲁迅看多了么QAQ

点评

你觉得的没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16 23:52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格命草实名认证 | 2023-7-16 23: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 发表于 2023-7-16 11:33
为什么我总觉得有讽刺的意味呢@楼主
是我<a href="https://www.dushui.re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80" target="_blank">鲁迅</a>看多了么QAQ

你觉得的没错。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