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闻一多的诗歌] 闻一多诗歌《口供》赏析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1626 | 回复0 | 2020-3-3 13: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1927年。1925年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到的军阀专横、政治腐败,形成了强烈的思想冲突。创作此诗时也正是诗人广泛接触真实的人生、重新思索自我的时候。


在诗人眼中,真正的“诗人”是有其特质的。在这些特质之外,诗人在这首诗中又对自己做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是为“口供”。他认为,“只有敢于正视人自身弱点的思想家才是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也只有敢于表现人自身弱点的诗人才是伟大的诗人”。


诗歌赏析


开篇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开始供述,“我不是什么诗人。”闻一多如果不是诗人,则中国现代诗坛上几乎无人可以称得上诗人了,这样供述、检讨,似乎带有被逼迫的味道。


但是从第一节供述的内容来看,诗人的追求与梦想都是美好的,高尚的,而非卑劣的。人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羡慕英雄气概的、品德操行高尚的诗人形象,无论是不是诗人已经不是重要的了。但是,这些内容却正好给诗人定了位,他是一名爱国主义情感充溢于胸的诗人,能够为民族、为国家而牺牲的诗人,必须是一个好诗人。


“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爱英雄”“爱高尚”,如果中国现代诗人也有平台,那闻一多是站在台阶较高处的那一位,不可或缺,地位独特。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这句很有诗情画意。无论从语言的组织还是画面的构建而言,都具有诗化的特色。在中国传统诗歌理论中,关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观点被广为接受,比较推崇的有王维的诗歌创作。自苏东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之论一出,基本上将中国诗歌的精髓参透了。对诗歌创作而言,在诗中有画的角度思考上,诗人多有锤炼与推敲,这也造就了中国诗歌意境美的特色并流传久远。如今看闻一多这句“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也是有这样的特点的蝙蝠在黄昏时分,上下穿梭,让人们感受到即使是黑暗充斥的时候,也有动态的、给人力量的精灵的舞动所展现的美丽。黑夜降临,并不能抹杀一切,灵动的蝙蝠遨游其间,让人们看到了亮光与希望。诗人选用“蝙蝠”织就的画面,独特而新奇。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诗句表明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论语·雍也》记载孔子在评价最得意的门生颜回时的一段话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高度评价了弟子颜回能够淡泊功利,身处困境而能一心向道的境界。这种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特别是不受物质因素影响而坚守高尚情操的典范,对历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显然,诗人闻一多也从传统知识分子那儿继承了这样的精神,因此能造就很高的精神境界,成就让人仰慕的高贵品格。


从第一节诗歌来看,诗人表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这种节操植根于民族文化中,能看出诗人受到的古典情怀的熏陶。


诗歌第二节共两句,是口供的补充,是对诗人另一面的自我揭露。第一节里完美的内容不在了,续接的是丑的、恶的事物,“苍蝇”“垃圾”,如果从诗人以及同时代的诗人的作品来看,这样的意象进入诗歌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象征了黑暗时代的垃圾般的社会,“我”的另一面,是坚持“思想”,坚持“爬”,这在别人眼里,在敌对的一方看来,也是被厌弃的角色。


自第二节结束,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丰富的、有立体感的诗人形象。从他的“口供”中,更能领悟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向往英雄的美好愿望,这是真实的,这些东西渗透到了诗人的骨头里。也正因为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对祖国的激情,才有了后来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那一刻,看到的是正直、无畏、热爱祖国的伟大形象,是具有民族魂魄的英雄。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在第二节里表现出的在艺术上的追求的突破,如果说从精神实质上闻一多对古典诗歌有继承,那么从艺术品质上,诗人也是继承和追求传统诗论的艺术创新精神的。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根据韩愈的诗歌理论,分析指出:“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到格律的束缚。”他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在诗歌创作中“险中见奇”。很显然,《口供》就是这样的实践之作,第二节和第一节的对比处理,格式上的大反转,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刺激了读者,引起深刻的共鸣。


名家点评


李怡(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在诗的韵律形式上,《口供》也开辟了《死水》的新道路。这首诗的句式大体整齐,两句一换韵,虽仍然比较灵活,但在整体上显得音律和谐,朗朗上口,与《红烛》中绝大多数的自由体诗颇不相同。(《<红烛·死水>全新彩绘导读评析版》)


周锦章(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闻一多的诗,能诚挚地表现出诗人的率真性格与坦荡心灵,和读者亲切地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如《口供》。这种自我解剖的诚恳态度,表现了诗人极可宝贵的纯正品格,也成为他后来能阔步前进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文学名著速读》)


来自群组: 读睡诗社

上一篇:闻一多《死水》赏析
下一篇:闻一多诗歌《发现》赏析
楼主热帖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