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昌耀] 诗人昌耀代表作《鹰·雪·牧人》赏析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784 | 回复0 | 2020-3-23 19: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诗人昌耀代表作《鹰·雪·牧人》赏析

诗人昌耀代表作《鹰·雪·牧人》赏析

昌耀(1936.6.27-2000.3.23),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2000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鹰·雪·牧人

鹰,鼓着铅色的风
从冰山的峰顶起飞,
寒冷
自翼鼓上抖落。

在灰白的雾霭
飞鹰消失,
大草原上裸臂的牧人
横身探出马刀,
品尝了
初雪的滋味。

诗歌赏析:孤独是有温度的
文|敬文东

六十多年前,年轻而孤独的诗人昌耀,在初冬广漠孤寂的阿曲乎草原写下这首轻盈凝练却气势磅礴的短诗。此诗只有六十余字,如同精心打磨的刀剑,字字皆是锋刃。高寒缺氧的抒情雪域,无法容纳任何赘余的呼吸。每个词语都如铅坠一般内蕴着重量,掷地有声。在词语坠落又溅起的回声中,青海雪原之上开阔沉寂却又具有动感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诗的第一小节中,鹰从天而至,仿若冬天的化身,从冰山的峰顶裹挟着铅色的风打破雪原之寂,又从张起的羽翼之上抖落寒冷。鹰的雄伟与勇猛,同自然的险恶与壮烈相得益彰——正是神秘的高原塑造着鹰的神力。冰山的银白,夹杂些许天空的澄蓝便成了铅色,而鹰起飞时鼓起的铅色的风,使高原愈加澄澈明朗。但这种带着寒意的晴朗是短暂的。在第二小节开头,飞鹰便消失在一片灰白雾霭之中,辽阔澄明的高原似乎也沉寂萧索起来。但画面一转,诗人以英勇的不畏严寒的牧人接替了鹰的形象。在冰天雪地、茫茫雾霭之中,大草原上的牧人裸露着臂膀,横身用马刀削下一抹初雪递至唇边,品尝着初雪的滋味。

在辽阔的雪原中,苍茫的天地间,人是渺小的;在极寒的冰山下,清冷的雪花上,孤独是有温度的。诗人昌耀在这首短诗中省去了耗费氧气的叹词,但他所精心构造的诗歌空间,又何尝不是一声孤独的长叹。
内容来源于《诗刊》

上一篇:纪念诗人昌耀逝世二十周年丨昌耀的经典诗歌及代表作精选
下一篇:著名诗人昌耀简介、昌耀的经典诗歌,昌耀代表作品及人物评价
楼主热帖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