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林语堂] 林语堂散文:文章五味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838 | 回复0 | 2020-4-2 2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640?wx_fmt=jpeg.jpg

尝谓文章之有五味,亦犹饮食。甜,酸,苦,辣,咸淡,缺一不可。

近阅时文,多带酸味,诚以革命以来,言论权失,凡有讥讽时政者,动辄以反革命罪论。文人不敢直言,乃趋入歧途,社论名家所作,大抵婉约而不豪放,如缠足妇人。或说几句门面话,恭维要人,而字里行间求之,似有一肚子骚气,郁而不宣,其味苦涩,令人读得如见歌伎苦笑。小报记者,又转一方向,作俏皮语,口味奇酸。然亦有隽雅幽妙,耐人咀嚼者。此种俏皮文字,风行一时,实三五年来言论文之新格调,亦可谓政治革命之意外收获。至于大报之苦,小报之酸,皆时代使然。吾心酸苦,作文乃不得不酸苦。尝谓文章之有五味,亦犹饮食。甜,酸,苦,辣,咸淡,缺一不可。咸淡为五味之正,言论要以浅显明白晓畅为主,可以读之不厌。大刀阔斧,快人快语,虽然苦涩,常是药石之言。嘲讽文章,冷峭尖利,虽觉酸辣,令人兴奋。惟清甜文字,其味隽永,读者只觉甘美,而无酸辣文章读了肚里不快之感。此小品文佳作之所以为贵,大抵西人所谓“射他耳”Satire(讽刺),其味辣,“爱偷尼”irony(俏皮),其味酸,“幽默”Humonr(诙谐),其味甘。《论语》收到及发表稿件,酸辣多而清甜少,亦可见幽默之不易。然五味之用,贵在调和,最佳文章,亦应庄谐并出。一味幽默者,其文反觉无味。司空图与李秀才论诗曰:“江岭之南,凡足资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中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知此而后可以论文。
《披荆集》,1936年

本文来源:《林语堂散文经典全编 第1卷》,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散文长于幽默,这种文风贯穿于他的创作中,他用幽默诙谐的笔触嘲讽社会上种种陋习和旧的传统观念,并因此获得了"幽默大师"的称号。林语堂散文还追求自然,"不装腔作势,不拾唾余,不炫鸿博,不示诡秘,抒我一己见,畅所欲言,遂之成书。"

上一篇:自我的悖论:论马克·斯特兰德诗歌中的双重意识
下一篇:王家新:策兰与海德格尔的对话之路
楼主热帖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为草根诗人发声,弘扬诗歌之精神(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