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评] 浅谈“煤矿诗人”榆木及诗歌《帆布手套》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61 | 回复0 | 2023-10-31 1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帆布手套
文/榆木

一只帆布手套,意外躺在,行人斜井巷道中央
距离地面,还有五百米,就可以看见光
距离工作面,还有两千五百米,就可以走到
巷道尽头。从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出
它正朝着光的方向爬行。可是,此刻的它
却是将黑暗狠狠地握紧。如果再仔细看
这只帆布手套,少了一根大拇指。我想了想
它肯定不是老王的,因为老王的大拇指
是被地面检修车间的切割机,割掉的。那根翻出
针脚的中指,它也不会是综采队小李的
因为小李的中指,是被液压支架挤的,看起来
完好无损,可是翻出手的时候,血肉模糊
小拇指处系着雪白的布条,布条上,有血迹
指尖有一个黑窟窿。整只手套上,沾满了
湿漉漉的煤泥。唉,这只面目全非的帆布手套
只有五百米,就可返回到地面,可是
它却永远地留在了,这个黑暗的世界

赏析

前天有诗友推荐诗人榆木给我,让我读读他的诗。此前对他不了解,然后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些新闻报道,原来他早在2021年就走红网络了。他被外界称为“煤矿诗人”,是因为写了大量的矿井题材诗歌,在草根文学平台引发10万+阅读,随后国内各文学刊物发布其诗歌,加上媒体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

从草根诗人一下子成了网红诗人,10年矿井工作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他把矿井下写诗,总结为“人越平凡,为他敞开的门越多”。这句话充满了哲学思辨意味,简单的一句话,激发了人无限的想象力。这比《圣经》里的“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更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人越平凡,越有超越平凡的可能,诗人榆木就是一个例子,重点在于要行动起来,而不是空想,行动才是最考验人的。他从煤矿工到诗人的跨界,正是行动的力量,而且要相信持续行动,无可限量。

他是特殊环境下产出的诗人,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矿工诗人”陈年喜,5千米矿井下干了16年爆破工作,一边炸药,一边写诗,相当炸裂;“外卖诗人”王计兵,走街串巷的同时,坚持诗歌创作,成就了赶时间的人;“牧羊诗人”李松山,一边放羊,一边读诗写诗,靠勤奋好学开启了诗歌人生;“打工诗人”许立志,为底层打工者发声,纵身一跃的生命抗争;还有广为人知的“脑瘫诗人”余秀华等等,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一个个诗歌神话。用诗人榆木的话说,诗歌给了他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诗歌带给他对生命的探究,没有它,他还在望不到边的黑暗里。这些例子和言语,何尝不是对诗歌力量的一种诠释。

接下来说说要评析的诗歌《帆布手套》,在解读诗歌前,还是简单介绍下诗人:榆木,本名徐亮亮,1989年生,山西晋城人。从事煤矿井下工作。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有作品在《诗刊》《草堂》《山西文学》《阳光》《朔方》等刊物发表。诗集《余生清白》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21年写出极具感染力的矿井题材诗歌走红网络。因为诗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或许他本身就是为诗歌而生的。今天分享的这首《帆布手套》,是在读了他的部分诗歌后,选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下面一起来看看。

读罢这首诗,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思想上的冲击。首先看前面部分,诗人因为看到巷道中一只被遗弃的帆布手套而展开联想,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由想变成文字,这就是艺术加工的过程。诗人在此把手套比作人一样躺在那里,给了它生命的同时,仿佛它的生命又消失了。

看接下来的描述“距离地面,还有五百米,就可以看见光”,只需要再走500米,就可以回到到地面,但是它没能走完这500米。而“距离工作面,还有两千五百米,就可以走到巷道尽头”但是也未能如愿,造成现在这样不上不下的局面。然而,诗人又从手套指的方向展开想象,意欲“它正朝着光的方向爬行”,这是诗人的赋能和精神传递,表达了对光明和生命的向往之情。接着的拟人化描写更加触动人心,“此刻的它/却是将黑暗狠狠地握紧”,这里表达的是对黑暗的抗争,仿佛握紧了,就不会被黑暗吞噬。诗人的想象力也是够奇特的,也许,只有在那样的环境里,才有这样的联想吧。

接着,诗人从手套残缺的大拇指展开,联想起老王被切割机割掉的拇指;从手套翻出针脚的中指联想到小李被液压支架挤得血肉模糊的中指;从手套小拇指的血迹和黑窟窿以及整个沾满湿漉漉的煤泥的手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煤矿工人的形象,而这形象又像诗人面前这只面目全非的手套。诗人充分结合了煤矿工作的境况,通过一只手套,将煤矿工人的艰辛苦难展示了出来,对地面上的人来说,这是极其震撼的,或许不止这震撼。而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如此,生存的风险、未知的意外在矿井弥漫,稍有不慎,悲剧随时发生。

最后两行,诗人发出了无奈的叹息之声,光明和黑暗只隔着500米的距离,可它却止步于500米,被黑暗永久吞没。这是对生命的喟叹和思考。一只手套的命运成了煤矿工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对矿工命运的感叹全部移情到手套上,情感的集中,强烈的表达,给读者有力的冲击。这样的诗,他写了不少。这样真实的场景每天都上演着,底层的各行各业也都有这样的场景。这些鲜活的生命,展现了人间最真实的一面,触动了读者的心。我们需要这样的诗人,需要这样的真实,需要对世界有更多面、更立体的认知。诗人有理由、有责任去揭示。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上一篇:评席慕蓉诗歌《一棵开花的树》
下一篇:评朵渔诗歌《致友人》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