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评] 评王单单诗歌《母亲的孤独》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63 | 回复0 | 2023-10-15 00: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王单单诗歌《母亲的孤独》

母亲的孤独
文/王单单

家里电话无人接听
或许,她正扛着锄头出门
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身子移出
长满荆棘的篱笆,独自走向
一片旷野,那里
杂草死而复生

过了很久,还是没人接听
或许,她刚回到家
钥匙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像往常一样,刚进屋
就给墙上的遗像讲述
瓜秧的长势,或者玉米成活的情况

她根本不知道,出门这段时间
遗像里的人,内心着急,试了很多次
都没能走出相框,接听儿子
从远方打回家的电话

赏析

读王单单的诗,你都会体验到一种震撼感,那种巨大的张力,在一瞬间释放,可以直击读者的内心,让人久久沉浸在那个张力场中,回味消化由诗歌带来的复杂情绪。比如这首《母亲的孤独》,情绪是慢慢地堆积的,诗歌前面部分做了长长的铺垫,在最后一刻爆发,让人有点儿绷不住,如果有类似境遇的读者,恐怕泪水早就夺眶而出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感受三个人的孤独。

诗歌以母亲的孤独为背景展开,描写了一次诗人打电话回家,而母亲没有接听,诗人的想像随即展开,讲述的一系列场景和动作,是那么逼真,仿佛上帝视角的现在直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写,肯定跟过往的经验分不开的,这一切或许早就发生过,诗人才能信手拈来,再经过艺术加工后,人物变得活灵活现,像情景短剧一样。

首先看第一节,大量的意象出现,伴随的是大量的动词,让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形象展示在读者跟前,即使没有亲眼所见,也能让人感到那份孤独和荒芜。大山里的留守老人或许都和诗人的母亲一样,走不出去,也不能走,因为还有人需要守护,这就是每个人的宿命。母亲的这场外出,所营造的孤独感,已经深深印在了读者的脑海,挥之不去,就好像大脑是诗中母亲涉足的旷野一样,瞬间杂草丛生。

第二节,诗人又回过神来,仿佛在给读者讲电影旁白:“过了很久,还是没人接听”。接着又陷入幻想之中,这一次是母亲归来的场景。这里诗人特意指出“钥匙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想表达的意思是根本不需要防备谁,从侧面表达了母亲的孤独。紧接着的场景让孤独感变得稍微缓解,是因为母亲在对着父亲的遗像在讲话,像往常拉家常一样,让这份孤独有了生机。

母亲的孤独是因为父亲的去逝,儿子的离家,生活的变故对人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一切,母亲一人默默承受着,唯有对着父亲遗像的时候,说上两句,才不觉得孤独吧。

第三节,诗人的想象似乎变得有点玄幻和无厘头,同时给人震撼,这样的想象笔者是头次看到,所以才感到惊诧。这节让诗歌的节奏急转,变得急促紧张起来,让读者有种想代替遗像里的人走出接电话的感觉。诗人在这里加上了心理描写,让紧张的氛围有了传染力,带动了读者的情绪,跟着着急起来。

在生活中,电话铃声犹如一道命令,特别是在老一辈人眼里,仿佛接电话是天大的事一样,宁愿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也不能错过一个电话,仿佛那头是个重要人物。这只是笔者个人的观察和体会,不知道大家身边的情况如何。

这是题外话。回到诗歌,这最后一节,其实是非常让人心酸的一幕。父亲的去逝,从此家庭也跟着破裂,变成了三个人的孤独,生者的孤独,逝者的“孤独”,离别的孤独, 全都展示给读者。死而不得见,生而不得见,让母亲的孤独雪上加霜,在这无尽的孤独中,渐渐老去。或许只有变成遗像中的人,才能彻底地摆脱孤独吧。

这首诗的情绪是渐渐式的,诗人的排列组合设计巧妙,虽然有刻意为之的地方,那也是诗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艺术化手法,诗歌需要这些手法为其服务,所以诗人就得掌握这些手法。人们常说的艺术化,就是诗人诗艺的体现,这是以扎实的文学基本功为依托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上一篇:评余秀华诗歌《无题》
下一篇:评矿工诗人陈年喜成名作《炸裂志》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