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评] 评辛笛诗歌《风景》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39 | 回复0 | 2024-2-12 19: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风景
文/辛笛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1948年夏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诗人辛笛的诗《风景》,他是1912年生人,逝世于2004年,是我们的前辈诗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留过学,然后回国任教,几乎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工作。在这样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下,诗人的成就是可想而知的。这首《风景》创作于1984年,此时,诗人回国,在火车上,看到眼前掠过的风景,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有着无限感慨,结尾一句“都是病,不是风景!”给人重重一击。诗人对民生的体察,表现的是诗人的博爱精神,也许就此,在诗人心中种下一颗改变旧面貌的种子也说不定。诗人回国后,以自己的方式作贡献,为社会添砖加瓦,也是改变的方式之一。下面,就这首诗,感受一下当时民生的凋敝,和诗人暗生的同情和仁爱之心。

首先看前两行,“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诗人的暗喻非常有个性,把铁轨比作中国的肋骨,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看到的民生面貌和国外所见的差距之大,让诗人心理上顿生落差,由此,诗人想到的是接连不断的社会问题。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诗人以种博爱之心关心民生,是让人敬佩的。

然后是这两行“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诗人把看到的茅屋和坟分别比作生活和人生的终点,这样的概括总结是精准有力的。茅屋和坟如此之近,有一种感知上的张力存在,让人想到的是生命的短暂和生存的困苦,在当时那种环境之下,能活下来已是十分不易的。

接着,诗人来了一个景和人的对比“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自然风光依然是生机一片,可是人却黄得凄惨,这样的对比,在视觉上形成巨大的张力场。人和美的风光却是格格不入,这反映出来的就是民生问题。这也侧面体现出革新的迫切性。但是一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任重而道远的。

最后,诗人通过一路行来的感受,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显然是从国外到国内,有一种心理上的落差存在着。景美而人却不美,人文风景急待改善和提高,可这并非一日之功。这些黯淡之处,是让诗人感到震撼的,视觉上受冲击,导致心理上不好受。

最后总结就是“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诗人所关心的焦点全在人身上,而不是自然的风景,这体现的是诗人的仁爱之心,这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体现。一个“瘦”字,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是多么恶劣。瘦所反映的是温饱问题,进而产生疾病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诗人这句“都是病,不是风景”,仿佛铿锵有力,振聋发聩,让人警醒。

诗人的眼光是独到的,目之所及皆是病,这是当时社会真实的写照,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于心不忍,多么希望能改变的愿望顿生。社会问题具有系统性,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诗人所见的只是一个缩影,还有千千万万个地方也是如此。看到诗中的情景,一想到现在的相对美好,伟人们的付出,是让人无比敬仰敬佩的。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上一篇:评吴秋山诗歌《雪夜》
下一篇:评田间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