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评] 评王单单诗歌《母亲的晚年》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45 | 回复0 | 2024-1-14 12: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母亲的晚年
文/王单单

她正竭力寻找,希望有一个地方适合自己
继续呆在官抵坎,用余生守住我父亲的坟
但这不等于,在雷鸣电闪的夜晚,她能入睡
在恶梦中惊醒时,能找到人倾诉。也不等于
孩子们走远了,她就不牵挂,伤风感冒时
能有人守在枕边,为她倒水,喂药

实在没有办法,才跟随打工的儿子
寄居昆明。但这不等于,她抱走父亲的遗像
就能放下故乡,也不等于
整天被关在出租屋里看电视,就能幸福

终于熬不住了。她强烈要求,还是回到官抵坎
回到她耗尽一生,喂鸡养猪的地方
继续在房前屋后,倒腾一些葱葱蒜苗
时光流过,任凭自己一老再老

行不通。她病倒了,村里人给我打来电话
带去医院,肚子上开一刀。记得那天
我一直哭,直到她气若游丝地,在手术台上醒来
这次,说什么也不让她独自生活了
还是带她去昆明,还是让她带着父亲的遗像
但这不等于,她能比上一次幸福
还是整天看电视,或者去窗口站一站
沉默,打瞌睡,醒来就弯着头
撕手上的老茧,数掌心的裂纹

终于,熬不住的是我。心一狠
应允她回到官抵坎。即使,那里依然
会打雷,她依然会怕,依然
会做恶梦,依然会偶感风寒
但至少,她不会整天沉默寡言
也不会总是弯着头
撕手上的老茧,或者
数掌心的裂纹

赏析

继上次赏析王单单诗歌《病父记》,感受了父子情深,今天分享他的一首《母亲的晚年》,有种说不出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儿行千里担忧母。把母亲带在身边,却感受不到母亲幸福,把母亲安放在故乡,却又无故担忧,没法照料,人生真是难得双全法啊!诗人通过比较法,讲述了母亲的晚年生活的不易,让读者体会到做儿子的不易和对母亲的关爱溢于言辞。同时,让笔者意识到,人生处处充满矛盾,有时候,人们会有许多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所以,特别能理解诗人最后的做法,一切都是为了母亲好,自己累点无所谓。下面一起来看看这首《母亲的晚年》,读懂人生之多艰。

第一节,诗人讲述了母亲的生存矛盾。一边是故乡,一边是他乡,一边是守住父亲的坟,一边是牵挂外出的儿子,这是母亲的两难境地,两头都无法割舍。作为儿子的诗人,全盘分析了母亲可能面临的难处:把母亲留在故乡,母亲从恶梦中惊醒无人倾诉,伤风感冒了也无人照顾,也许,这是诗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也说不定,作为带母亲在身边托词。

再看第二节,从这节来看,母亲在故乡的困境确实发生了,而选择跟随诗人寄居他乡。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母亲虽然带上了父亲的遗像,但是故乡始终无法忘怀,一个人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整天也只能呆在出租屋内看电视,是个人都会憋坏了哇,更谈不上幸福了。在故乡不是,在异乡更加不是了。老年人有自己的习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中国人提倡的是安享晚年,这才是幸福。很显然,母亲的晚年有诸多不易。为了让母亲感受到幸福,也只有回到熟悉的地方。

第三节,诗人放手,让母亲回到了生养她的地方,而且诗人强调是母亲的要求。这一次是母亲自己的选择,诗人选择了尊重母亲,而不再强行替母亲选择。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处在自在的状态才会感受到幸福,母亲的这个自在之地就是故乡官抵坎。况且,爱的首要条件是尊重和理解,没有尊重和理解的爱就是自以为是。而回到故乡,可以看到母亲仿佛瞬间就开朗了,忙前忙后,完全忘掉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第四节,事情又有了转折。因为疾病住院开刀,这吓坏了诗人,看着气若游丝的母亲,诗人心又硬了起来,将母亲移居昆明。这次,诗人自动与上次做起了对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成年人的无奈之举。而这次,诗人刻画母亲的形象和上次大有不同:沉默、打瞌睡、低着头、撕老茧、数掌纹,仿佛要得老年痴呆一般,这对老年人来说,对诗人来说,是更恐怖的事情。

最后,诗人于心不忍。继续把母亲带在身边,母亲等于坐牢一般,身在异乡,而心在故乡。中国人骨子里就是:人老了,讲究落叶归根,即使是死,也在死在家里。在母亲的再次要求下,终又回到故乡官抵坎。这次,诗人似乎想通了,想得更透彻了。长痛不如短痛,不能因为偶尔的意外而牺牲掉母亲的幸福。诗人的爱母心切可以理解,但是更要尊重和理解母亲内心的想法。

诗人反复折腾,处在矛盾中,始终无法解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作为独立 的个体,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轨迹。自以为是的干预,反而适得其反。像诗人这样的处境,无数做子女的都应该有所体会,而且肯定能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是局中人。而有时候,当局者迷,不解局中意,弄得局中人都很累。在诗人的《病父记》里说,老年人不给子女添麻烦,最好的做法是听从子女的安排。然而,在这首诗里,诗人的安排似乎成了母亲的麻烦。因此,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尊重和理解,才是真正开始谈爱。

整首诗读下来,深深感受到了诗人的纠结和爱的两难。诗人告诉了我们,许多时候,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作出更好的选择,然而,没有反复的折腾,哪有比较的条件指标呢?诗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成熟,也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种只叙事,不下结论的做法,正是这类叙事诗的妙处,让读者从诗人的经验中悟得类似处境该有的做法。可谓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您觉得这首诗如何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上一篇:评公木诗歌《难老泉》
下一篇:评张二棍诗歌《穷途》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