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评] 评郑小琼诗歌《方言》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43 | 回复0 | 2024-2-24 19: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方言
文/郑小琼

卑微而胆怯的方言,耷拉着头
从工业区的灯光下走过
从车间的拉线上走过
从商店的琳琅的货物中走过
它们低萎着的身子,小心翼翼地
挤着,像工业区间隙里伸出头颅的
庄稼,它的生长,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它小心地长着,在异乡
它小心地隐藏着,往南方的工服里
但是它总会从吃力的普通话中
探出头,张望了一下
又缩了进去,像做错事似的
只有等到坐上回家的那趟车上
它才可以昂首挺胸地坐着
然后随口吐出
“回家,真好!”

赏析

现在正是复工复产的时候,读到这首《方言》感慨颇多。这首诗是曾经名盛一时的打工诗人郑小琼的诗,这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诗人。诗歌几乎以打工题材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打工人背后的故事,非常有带入感。诗人以诗歌的方式为弱势群体发声,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关注,引起广泛的重视。这首诗把打工人比作方言,这特殊的比喻方式,就像他们借诗在说话,他们的声音更代表了文明了进程。下面,就从方言二字看起,体会他们生存的难处。

诗歌一开始就将打工人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性格是卑微胆怯的,形象是不自信的耷拉着头,活动的场地也十分有限,除了车间,就是工业园区及商店,仿佛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没有任何情调可言。在异乡打工,说得过分点,宛如行尸走肉,背井离乡,只为能生存。这是许多在外打工人的现状。当然这是十几,几十年前的情况,现在读来还是很让人触动心弦的,有过诗中这样经历的人,或许更能产生共鸣。

接着,诗人将打工人比喻成工业园区间的庄稼,仿佛将他们在拉回原本的身份,但是总感觉有些别扭。在故乡他们可以是昂首挺胸的庄稼,颗粒饱满的庄稼,怎么到了异乡就成了低萎着头,小心翼翼的模样了,仿佛见不得人似的,跟做贼一样。诗人说,他们的生长显得不合时宜,他们出卖劳力,为城市作出贡献,却又与这里格格不入,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的生存,显得过分的卑微,更别谈尊严。

在异乡生存,诗人反复提到小心二字,小心生长,小心隐藏,像见不得人一样。身份的认同或许在他们这里不存在,他们仿佛只能被定义。诗歌如此揭示打工人的状态,让人体会到人在屋檐下的艰难,怎会有自信可言。诗人对打工人多处动态的描写,将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有个人在眼前这么生存一样。诗人对细节的捕捉,有神情的描摹,显得如此逼真,也让诗歌有说服力,且极具真实性。

再往下看,诗中提到了普通话,从方言变成普通话,让他们感觉不自在,与外界的交流显得吃力。在外打工,没有归属感,那探头、张望、又缩回去的动作,让人感觉到心酸,就算是正常的行为,都会感觉犯错似的,这是把自己放置在多么卑微的境地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问题不只是生存的困境,更是心灵的困境。

而只有坐在回家的列车上时,他们的尊严仿佛又回来了。这种奇妙的心理变化,是家带给人的安全感所致。那一句“回家,真好”,将外出打工的所有心酸都一笔勾销了。这就是他们朴实的情感和对家的真情。

这首诗通过对打工人行为的刻画,反映了他们的真实生存现状。从卑微到自信的转变,反映了异乡和故乡在心理上的巨大差异,这也说明,只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人才是自信自在的,没有心理负担的。诗人虽然没有明说这一点,但是通过语言,我们可以感知这一层意思。这或许就是此诗的优秀之处。您觉得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上一篇:评马非诗歌《雨夜》
下一篇:评陈忠村诗歌《大树移植》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