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诗社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图片加载失败

用微信扫码,即可通过手机逛社区

今日头条

[诗评] 评陈忠村诗歌《大树移植》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查看50 | 回复0 | 2024-2-24 19: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阅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树移植
文/陈忠村

大树移植是我来城市后
认为最新鲜的业务

乡下父亲栽的树  十年后砍倒
给我盖一处娶新娘的瓦房
二十年后刨掉给妹妹
打一套优质的家具作嫁妆
三十年后伐下给爷爷
做一幅上等的棺材

走出养我几十年的农村
眼泪,我不会让它呈现
阳光强烈却难以把我晒干

城里。移植的大树
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多少
是否像我漂泊却又留恋着故乡

赏析

今天分享的这首《大树移植》是“打工诗歌”主力诗人及精心维护者、“70后诗群”代表诗人陈忠村的诗。诗人从农村出来,以城市漂泊者自嘲,虽然人在城市,但是心却一直系着故乡。这首诗就是他在出差时,看到卡车后面的大字“大树移植”,有感而作。他说,城市需要大树,但来不及生长,所以就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从农村移植过来。这就有了诗歌结尾的追问“移植的大树/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多少/是否像我漂泊却又留恋着故乡”,这三句诗,饱含深情,不仅是对大树命运的担忧,也是对自己离乡漂泊无奈的感叹。下面,进入诗歌内部,感受诗人的难言。

第一节,直奔主题,诗人认为大树移植是城市最新鲜的业务,这个新鲜是有期隐喻的。从根上来说,这指的是生命的新鲜,即从他处移植到城市的大树,相当于生命的位移。在城市是绿化区栽下时,依然是鲜活的,有着生命气息的。

第二节,诗人话锋突转,从移植树转到了父亲伐树。像在说,乡下种的树,有更大的价值,不仅能盖房,还能做嫁妆,还能做棺材,这是诗人对于树的认知。当然,时代不同,诉求不同,放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表述完全没问题。以前物质短缺,许多物件都是就地取材,请师傅制作。哪像现在,只要钱到位,哪都安排到位,几乎完全不用操心。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在当时的情境下,诗中所说,再正常不过。

第三节,诗人将矛头指向自身。从农村出走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接着说“眼泪,我不会让它呈现”,这是生命的一种倔强,体现诗人不屈的精神。再强烈的阳光难以将其晒干。诗人为什么要写一节,恐怕是在暗示移植到城市的树,是否也能像他一样顽强生长呢?这成了诗人心中的疑问,并且在第四节中进行了叩问。

末节,移植的树到底能活多久,没有人知道,因为大家关心的是将其移植过来,对于它们的死活,有种听天由命的况味。这不像诗人父亲栽的树,有各自的时辰和价值。城里移植来的树,靠像诗人那样顽强的生存恐怕小命难保,如果没有人呵护它们,阳光的暴晒很可能要了它们的命。即使是发达的现在,依然会看到城市中移植后的死树,就会有种莫名的伤感。是漂泊好,还是故乡好,答案一望而知。

这首诗,把农村的树和城市移植的树进行对比,把自己与城市移植的树进行对比,体现出对移植的树的前途命运的担忧,即使是存活下来,诗人又将情感移植到树身上,漂泊着,还留恋着故乡。往往写物,必定是喻人的。诗人把从农村出走打工的人用移植的树代替了,这条暗线藏在诗中,让读者有更多的联想空间。而更深的理解是,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一个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地方的。就像昨天诗评中,郑小琼诗里说的“回家,真好!”这道出了多少漂泊他乡打工人的心声。诗人最后那一问,完全表露了心迹,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这样的诗,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上一篇:评郑小琼诗歌《方言》
下一篇:评吕亮耕诗歌《影答形》
楼主热帖
诗者,格物致知,玩物尚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